2025年09月01日 / 浏览 10
案卷评查 以评促改 照单检查 集体审议
只写企业‘未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不写执法人员检查发现隐患的过程,认定违法行为不符合逻辑。”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石培德告诉记者,针对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在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之前,他们通过集体审议,发现并改正了一些案卷文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此前遇到的格式、技术类问题居多,但出现涉及取证、笔录等环节的问题,我们更要重视。”石培德说。
该大队副队长曾庆蔚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8月,东城区应急管理局共开展涉企检查1600余家次,其中非现场检查1500余家次,非现场检查比例大幅提升,而且对于需要立案处罚的案件,需进行集体审议。
东城区应急管理局在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专项治理中,深入推广集体审议机制,通过案卷评查,梳理案卷制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疑难问题,以评促改,转变执法理念,提升涉企执法规范化水平。
从现场到非现场
打扰少了,检查更有针对性
“我们去餐饮企业检查,即使没发现问题,有些顾客看到后也难免有顾虑。”谈起减少“扰企”行为的重要性,该大队三分队分队长李怀兵深有感触。
“现在如果需要现场检查,进入企业,我们一扫码,企业负责人就能看到检查清单,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效率更高。”李怀兵说,如果遇到其他部门当天已经检查过该企业,或者企业被列入无事不扰“白名单”等情况,扫码后会有“弹窗”提醒,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入企检查时,执法人员要先亮“一证双卡”,即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承诺卡、行政执法监督反馈卡,主动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
检查次数减少了,非现场检查占比更高了,如何管控辖区风险?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有王府井、南锣鼓巷等热门商圈和特色商业街,餐饮、宾馆等类型的企业多,还有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带来新风险。
“‘九小场所’人员密集,企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加大了安全监管难度。”曾庆蔚说,“非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后,如果需要执法人员现场核实,我们会派人员到现场开展检查。”
据介绍,在《北京市东城区应急管理局2025年度行政检查计划统计表》中,该局以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为主线,将检查任务分为11类,组织开展日常执法检查、联合检查和“双随机”检查。根据各行业特点,该局分级分类制定检查清单,明确检查事项。其中外包外租安全管理、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是必查项。
今年7月至9月,该大队部署开展夏季有限空间夜查,突击检查夜间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作业证书、作业人员是否全程监护等,都是我们检查的重点。”李怀兵说。
目前,该大队已开展夏季有限空间夜查活动6次,查处并当场整改问题隐患4处,提示作业人员24人次。
从检查到“自查”
服务多了,自查隐患指导帮扶更贴心
“企业主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并正在落实整改措施的,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免予行政处罚。”该大队四分队二级主办汪滢说,“现在企业主动查隐患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今年初,一企业在自查隐患时,将“未与出租单位签订外包外租协议”通过北京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即“企安安”系统)上报。然而,该隐患的整改迟迟没有下文。
该大队执法人员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发现承租单位与出租方有分歧,直接影响了隐患整改进度。“一开始,双方情绪都很激动,连坐在一起谈问题都困难。”说起当时的情形,该大队副队长金荣乐说,“我们三次上门,讲隐患问题,说违法后果,终于推动双方把道理讲通。”
“以前,不少出租方都认为,场地既然租出去了,出了事就应由承租方负责。”金荣乐说,该大队要求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相关方安全管理协议模板,执法人员根据模板,指导双方根据实际修改条款,拟定协议。“如果有一方对条款存在异议,我们就加强协调沟通,指导他们修改。”金荣乐说。最终,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这个隐患得到了彻底整改。
今年以来,东城区应急管理局还聘请专家,对辖区机关办公区、重点商贸企业、重大任务服务保障点位开展5次专家指导服务,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46家次。
从“经验”走向“标准”
问题发现、隐患整改更精准
“现在照单检查,该查什么一目了然。”该大队四分队四级主办孙满打开非现场检查系统,向记者演示了非现场执法过程。
通过“企安安”系统,孙满看到一家企业通过自查上报“疏散通道不畅通”隐患,选择对该企业进行非现场检查,系统马上就弹出了检查清单。记者看到,如果检查没有完成,下一步操作就无法进行。
曾庆蔚坦言,一开始,因为不熟悉系统,以及非现场检查可以依赖的终端有限等原因,执法人员感到有些压力。
不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想法有了转变。
“每一步操作,都像经历了一次系统审核,虽然前期步骤增加了,但后期麻烦变少了。”孙满说,现在采用无纸化检查方式,装备更轻便了,在手机端就可以签字。
“问题发现率也提高了。”曾庆蔚说,“和以前只考核执法检查次数相比,照单检查的方式倒逼执法人员提升能力,要能发现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并指导企业整改。”
今年3月,该大队二分队二级主办郑宣在对辖区某酒店进行非现场检查期间,没有得到企业的回应。
“这时候,我们就会由非现场检查驱动现场检查。”郑宣说。检查期间,她发现,一名电工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过了复审日期。到官方信息查询平台一查才得知,该电工的特种作业证已及时复审,只是没有及时打印纸质版证件。
接着,执法人员要求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档案,酒店负责人却拿不出来。“有了档案,企业负责人才能实时掌握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是否过期等情况,提醒他们及时接受培训和复审。”郑宣说。
“我们接受了相关安全培训,但在这方面还是疏忽了。”该酒店负责人回答。随后,郑宣告诉该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应该如何建,如何规范管理。
考虑到该酒店系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依据《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试行)》及《北京市应急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等,东城区应急管理局最终决定对该企业不予行政处罚。
“一开始我们只是担心自己是否会被处罚。后来,执法人员给我们讲了很多安全法律知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安全意识也增强了。”该负责人说。
从事后评查到事前审议
及时纠正案卷制作中的问题
今年4月,针对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2024年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中东城区案卷存在的问题,东城区应急管理局召开专题反馈会,并按照一定比例,对2025年1月以来的一般处罚案卷进行三轮次的案卷评查。该局法制科科长袁燕告诉记者,自建立“自查互查—评定反馈—问题整改—制度完善”机制以来,执法案卷制作水平大幅提升,也带动了执法人员的执法专业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8月12日,该大队执法人员检查发现,一家酒店二楼配电间配电柜周围挂了衣服,堆放了杂物,却没有在隐患自查表中记录。
经立案取证调查,8月20日,案件负责人将案卷发到集体审议小组群。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小组群有成员建议,案件初步满足“首违不罚”条件,可以进一步深入调查。目前,该案件正在办理中。
今年5月,该大队执法人员到辖区一酒店检查时,看到该企业电工于5月1日、5月2日进行低压配电间设备巡检作业,并在巡检记录上签字。
随后,执法人员打开官方信息查询平台,发现该电工的低压电工作业证应在2025年3月5日前复审,检查当日,该证件未完成复审。
针对涉嫌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情形,执法人员向该酒店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
“违法行为是按人数算还是按次数算?”一分队副分队长武宇飞说,该案件立案调查后,在集体审议阶段,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最终,经向权威部门咨询,他们确定了执法依据。
据该大队的工作人员张雪程介绍,针对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在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之前,集体审议小组围绕调查取证、“类案不同罚”、案卷文书质量三大方面,对拟处罚主体是否合法、执法程序是否适当、违法事实是否清楚、处罚依据是否准确、处罚金额是否适当等逐项进行检查,形成书面评查意见,以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
如今,该局执法人员在制作案卷时,有了具体的模板,其中需要核实、注意的地方,都有清晰的标注。
东城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黎洪垓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能力,该局围绕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点行业领域检查要点、执法程序规范、新型风险辨识等,已开展7次“筑安东城”系列培训,通过“骨干讲业务”“案例剖析”“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